按照低方案预测,2015年山西外调煤炭达5.6亿吨,内蒙古6.1亿吨,陕西2.6亿吨;江苏净调入煤炭量规模最大为2.3亿吨,山东2.05亿吨,浙江1.7亿吨,河北1.7亿吨,辽宁1亿吨
据新罗区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1日9时30分,新罗区煤管局接到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关于该公司发生突水事故的报告同时立即通知该矿周边其他煤矿,停止井下一切作业,撤出井下所有人员。
据介绍,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原名龙岩市新罗区东方煤矿,六证齐全,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15万吨。据新罗区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1日9时30分,新罗区煤管局接到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关于该公司发生突水事故的报告。【中国能源网讯】据中新网消息,20日16时许,福建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白沙南煤矿东采区15527#W掘进工作面迎头发生突水,一人被困井下。接报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指示安监、煤管等部门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全力组织施救。目前,施救工作正在进行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说,神华集团与广东省在煤炭、电力、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神华集团将在增加对广东的能源供应的同时,拓展投资领域,加强低碳清洁能源新技术开发应用,推进项目开发。煤制油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领域。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是为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而建。从前瞻性地研究煤制油技术,到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再到将煤制油推向产业化,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在煤化工领域默默耕耘着。铁人李永旺常年窝居于实验室,经常加班到天亮,依旧精神抖擞。2003年底,又从粗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
该技术在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6~20万吨/年合成油示范厂及1500吨/年催化剂厂获得成功应用,多项技术指标超过了国际同类技术水平,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型浆态床反应器技术、集成工艺技术和高效催化剂技术。两年后,承担这一项目的山西煤化所已取得重要进展。
同年,科技部863计划和中科院联合启动了煤制油重大科技项目。业内专家如此评价: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立,对于突破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产业化发展瓶颈、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大型化工程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最新的资料显示,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5%,已经超过美国。副主任杨勇及实验室骨干力量亦常年如此。
经过三年的努力,实验室在建项目全部完成,并于9月28日通过验收,成为中科院在建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实验室。2008年7月,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在他们眼里,煤制油早已成为毕生追求的事业。2004年,煤化所成功开发了低温浆态床煤炭液化集成技术,与当时世界上相关技术最发达的南非沙索公司水平相当。
从最基础的研发工作起步,2001年李永旺率领团队建成了第一套千吨级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中试装置。国庆节前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刚顺利通过验收,实验室主任李永旺就病倒了。
机制创新虽然有了核心技术作基础,但科技项目仍只是煤制油产业的起步,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据记者了解,从资金需求上,建一条百万吨级工业化生产线需近百亿元。
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李永旺此次住院,完全是累的。煤合成油技术被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高度。据悉,实验室通过系统的能量分析,在国际上首创了高温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其核心的技术指标、能效、消耗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历史积淀高效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是历久弥新的难题。杨勇认为,这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实现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煤制油整体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我们所关心的,是如何保持我们技术上的领先和完美,并将技术应用于生产线,推动煤制油的产业发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就开展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几代人为之付出心血。开花结果不同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并不列入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考核指标。
在这一过程中,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和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成立极为关键。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而从实验室到工业化转化,技术障碍也很大。很多国内煤企在一度尝试后搁浅。
2002年,山西煤化所建成千吨级中试平台,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在此背景下,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为依托,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资金、配套设施、人才队伍等支持,2008年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获批亦是时势急需。关键时刻,中科院给予了体制上的突破以山西煤化所的科研团队及其研究和中试成果为基础,结合业界合作的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直到1997年,李永旺留学归国,回所主持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工作
煤制油是一个门槛非常高的领域。很多国内煤企在一度尝试后搁浅。
从前瞻性地研究煤制油技术,到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再到将煤制油推向产业化,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在煤化工领域默默耕耘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李永旺此次住院,完全是累的。
历史积淀高效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是历久弥新的难题。杨勇介绍说,与常见的柴油相比,源自煤炭的高品质柴油清澈透明、几乎无味,柴油中硫、氮等污染物含量极低,高动力、无污染,属于优异的环保型清洁燃料。
杨勇认为,这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实现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煤制油整体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业内专家如此评价: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立,对于突破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产业化发展瓶颈、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大型化工程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02年,山西煤化所建成千吨级中试平台,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副主任杨勇及实验室骨干力量亦常年如此。
2004年,煤化所成功开发了低温浆态床煤炭液化集成技术,与当时世界上相关技术最发达的南非沙索公司水平相当。在此背景下,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为依托,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资金、配套设施、人才队伍等支持,2008年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获批亦是时势急需。
国庆节前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刚顺利通过验收,实验室主任李永旺就病倒了。铁人李永旺常年窝居于实验室,经常加班到天亮,依旧精神抖擞。
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是为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而建。